[遊記] 塞維亞王宮的權力遊戲

宮內最具指標性的中庭(Courtyard of the Maidens)。現場仔細看會發現一樓是穆迪哈爾風格,但二樓是文藝復興時期的風格。

王宮所在的就是首都對吧?

若問小時候的我:西班牙首都在哪?我二話不說就會回答:塞維亞。什麼馬德里不思議?哼,《大航海時代》每一代的西班牙首都都在塞維亞。怎麼可能是別的地方?如此深信著的我,第一次打開Europa Universalis IV (EU4)時,受到了極大的衝擊… 遊戲起始年份是1444年,西班牙首都在哪?

地圖上… 沒有「西班牙」。

EU4中1444年的西歐地圖。伊比利半島上,葡萄牙、卡斯提亞、阿拉貢(Aragón)、納瓦拉(Navarra,夾在兩國中間的亮黃色)、格拉納達(Granada,南部白色處)分立。阿拉貢此時和那不勒斯(Naples,圖右紫色)是共主邦聯(personal union),實力相當強大。

冷靜!深呼吸!高中歷史課本歐洲史有提到過:卡斯提亞女王伊莎貝拉(Isabel I de Castilla)與阿拉貢國王費迪南二世(Fernando II de Aragón)聯姻,使得兩個王國合併為西班牙。奇怪,地圖南部怎麼還有個國家叫格拉納達(Granada)?讓我看看卡斯提亞的首都在哪?托雷多(Toledo)!?怎麼會醬?(崩潰)

姑且不論光榮公司(KOEI)怎麼把我洗腦得如此堅信塞維亞才是正統古都,歐洲史就是如此錯綜複雜(且有趣?😅),西班牙當然也不例外。


很不「歐洲」的城堡

參訪路線的入口就是獅子門。紅牆上的磚畫是一隻拿著十字架的獅子。

獅子磚畫近照。他披著一條白色的綬帶,上面寫著拉丁文「Ad utrumque (paratus)」,意思是「(準備好應對)任何情況」。paratus在這邊被省略了。

從獅子門剪票進場後,經過一個小玫瑰園,映入眼簾的和「歐洲」大異其趣的「穆迪哈爾」(Mudéjar)建築風格。
▲王宮的正庭叫「狩獵庭」(Hunting Courtyard)。中間斑駁的建物才是千年古蹟。兩旁是近代的增建。拱門中透出的白色是為了整修而蓋上的帷幕。

宮殿立面(façade)近照。那個一大堆雕刻的感覺有點類似東亞的寺廟。

為什麼無論作為宮殿還是城堡,塞維亞王宮(Real Alcázar de Sevilla)的風格都這麼的「不歐洲」?因為這座城堡是穆斯林興建的。歷史課本提過但幾乎沒人記得的是:8世紀時,阿拉伯半島上《舊唐書》所稱之「白衣大食」(Umayyad Caliphate)國力達到鼎盛,往西攻下了幾乎整個伊比利半島, 成為一個橫跨歐亞非三洲的巨大帝國。但後來隨著內戰爆發、政權解體,遠離政治中心的這塊邊陲也陷入分裂。其中最大勢力的Cordoba Caliphate便在10世紀時,在當時極為繁榮的塞維亞建造這座宮殿城堡(alcázar)。前文提到過:13世紀時,塞維亞才重新回到基督教的掌控,而伊斯蘭政權完全退出伊比利半島更是15世紀的事情。換言之,伊斯蘭文化在伊比利南部這塊「安達魯西亞」(Andalusia)深耕了700年,讓這塊土地吸收了充分的異國文化,使他特此獨特。

CK3遊戲中,867年時伊比利半島上的宗教分布圖。白框的範圍是穆斯林政權(Emirate of Cordoba)的統治範圍。地圖白色的部分是天主教文化區、淺綠則是Mozarabs(受穆斯林統治的基督徒)、深綠是Muladí文化區(半島人和穆斯林的後代)。

CK3遊戲中,200年後(1066年)伊比利半島上的關鍵人物。半島南部仍為穆斯林勢力範圍,北部則由同家族的幾個王國分治。

穆迪哈爾風格

塞維亞王宮所呈現的「穆迪哈爾風格」(Mudéjar,指稱「落入基督教統治的穆斯林」),具有強烈的伊斯蘭韻味,我自己觀察到的有以下幾個特點:

  1. 運用略高於地板、與人孔蓋大小相當的圓形小噴泉,其細細的水流聲頗有ASMR之效,令人心靈平靜。
  2. 牆面、地面、或天花板的紋飾大量使用精心設計的幾何形狀。會使用圖形的原因,應該是伊斯蘭嚴禁偶像崇拜的關係。在少數的情況下也會使用孔雀等動物的剪影或形象。
  3. 以阿拉伯文書法字體為基底創作出的裝飾圖案。書上說通常是讚美神的詞語,但有時候也會讚美君王。

讓人感覺心靈平靜的水泉。

善於創造各種幾何圖形的穆迪哈爾雕刻。有些幾多邊形內還塞了阿拉伯文。

運用幾何圖形規律的天花板紋飾,十分美麗。可注意到:委託建造的顯然是信奉天主教的卡斯提亞國王(中間偏下方金色那邊有整排的國徽),但整體作品仍然是穆迪哈爾風格,這很可能是因為建築師、工匠等人才仍是穆斯林的關係。

以幾何圖形紋飾的木門。

宮內還有不少這種年久失修、色彩斑駁的石刻。更添年代感。中間那排大的幾何圖案上下兩排都顯然是阿拉伯文。至於最上排為何有人型肌肉柴犬圖案,我就不知道了。

應該是有加入阿拉伯文作為基底的石刻花紋。

這個石刻上方顯然是阿拉伯文。

中庭裡完全褪色的石雕廊柱與牆面。仍可看出雕刻之美。

照片難以呈現,但近看都有很精細雕琢的圖案。大家都很認真的在看完全失去色彩的石雕殘存的美。

習慣穆迪哈爾風後,走到貼滿花磚的歐式禮拜堂這邊反而會有點不習慣。

這麼大量的伊斯蘭元素不禁令我想起了伊斯坦堡的土耳其舊皇宮。不過兩者年代相距甚遠,所以就算都有伊斯蘭元素,整體風格還是有顯著的差異。加上塞維亞王宮還有不少歐洲君主添加的元素,對形之下更能突顯自身的「穆迪哈爾風格」特色。這種歐洲與伊斯蘭的混合風格,是西班牙南部安達魯西亞這邊的重要特色。
透過幾何設計做出的十六芒星,中間的圖案是城堡,也就是卡斯提亞的盾徽。

同樣風格的十六芒星,中間的獅子圖案是雷昂王國的盾徽。

上述兩張圖在天花板上的樣貌。

熱帶歐洲

逛完所有宮殿後,我們前往最後一站:花園(the Pond Garden)。如果你看過《冰與火之歌:權力遊戲》(Game of Thrones, GoT),那麼當你走到王宮花園的時候,應該會赫然發現:這裡就是劇中沙之國度:多恩(Dorne)的王宮取景地。

庭園中我覺得最美的角度。這庭園是16世紀建造的,應該已非穆迪哈爾風格。

從地面的角度看空中廊道。可發現石牆上的紋飾都是透過拼貼原石造出來的。畫框內原有的壁畫幾乎都剝落了,顯得有點「原始」,不禁讓我覺得頗有阿茲特克風情。

《權力遊戲》這邊的劇情主要是瑟曦(Cersei Lannister)把女兒Myrcella Baratheon嫁到多恩王國的Martell家的故事。正妹和王子(Trystane Martell)互動、沙蛇軍(Sand Snakes)試圖綁架她的場景,都是在這座花園中取景。有興趣的話可以到這個網站去看相關劇照。那個坐輪椅的親王Doran Martell憑欄賞園的場景就是從上圖的空中廊道拍攝的,只是角度不同而已。


查理五世亭(Charles V Pavilion)本身並不起眼。GoT劇中,沙蛇軍試圖綁架Myrcella的場景就是在此亭前發生。

花園佔地面積極大,但因酷暑難耐,我們只簡略逛逛,自以為在感受GoT的多恩風情。

庭園一隅。

直到看到地上的黃沙,我才想起了當天的戶外有多熱。安達魯西亞的植物相乍看與台灣差不多,但飛舞著的野鳥卻是原產自南美洲的綠鸚鵡(quaker parrot),增添許多異國情調。

雖然這座王宮並不金碧輝煌,但絕對獨樹一格。大量熟悉與不熟悉的盾徽更是令我這個盾徽迷大飽眼福,之後也許再撰文專述吧。離開王宮時,我特地去紀念品店買了一本介紹這座王宮的書,以其美圖補足我拙劣的手機攝影術造成的回憶缺口。

「西班牙的首都在哪?」今天的塞維亞或許不再是政治經濟中心,但這座古城會永遠在我心中扮演「大航海時代」首都的角色。

(造訪日期:2023/10/06上午。下午行程見此文。)